近期关于如何写古体诗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 ,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
写古体诗以前应先弄明白平仄。
平仄懂了在弄懂押韵。
接下来就可以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创作了……
想要写的好一些或者有意境呢最好就多读读背诵一些诗词 。
另外《渔翁对韵》是比较好的韵脚入门资料。
祝写出心目中的古体诗~ :)
古体诗有什么规则吗?
学习古诗第一步,掌握平仄。
不要相信“平仄格律是诗歌创作的镣铐”这种懒人借口,平仄是汉字发音系统 ,我们平时说话就在用 。而格律是一套近体诗的规范,你可以不学,也可以学而不用。但是你如果不会格律 ,不会近体诗,等于自动放弃了中华诗歌文化传统中最高端文学体裁的欣赏,自动放弃了近千年来近体诗人浩如烟海的创作源泉。掌握近体诗的人在山顶俾睨天下 ,而不懂格律的人却在山底徘徊,还要讥笑山顶的人不自由 。
你以为你丢失的只是镣铐,只是文字游戏 ,却不知根本就没有入门。
古体诗不讲平仄,不讲格律,大概押韵,相当于文言文版的现代诗。但是 ,古体诗最深处的东西就是当时代的古朴、古拙 。我们在今天是无法还原那种古意的,即便是大量使用古词进行堆砌,因为时空的不可逆性 ,社会文化的精致化,今天的所谓古风剥去那些眼花缭乱的古词,内核不过就是一些虚拟的 、浮华的、自以为是的古装电视剧的布景罢了。
可是平仄很难啊 ,有很多朋友会说。其实一点都不难,只是在这个近体诗已经不流行的时代,没有人愿意花心思去钻研罢了。平仄格律远比英文、奥数简单太多 ,只是在实用主义至上的时代,说它难要比说自己懒好下台些而已 。都是汉字声韵系统,咱们今天个个都在讲 、无意识中都在遵守 ,能有多难?
怎样才能让自己学会写古诗词?
音律
关于平仄的学习以及近体诗平仄格律的推导,前面有多篇文章有详细讲解,包括绝句、律诗、排律都有介绍,有兴趣的认真看看 ,基本上都能入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步,大量阅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
好的鉴赏力是技巧和意境结合提升的表现。鉴赏能力来自于大量的阅读 ,来自于对古诗发展变迁的理解。你知道《诗经》 、《楚辞》,那你知道柏梁体,永明体 ,齐梁体,晚唐体,西昆体 ,四灵诗派吗?为什么这些诗派并没有好诗出世?因为这些诗体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关,都是在一个王朝走向衰败之时涌现出来的颓靡妖艳的作品,虽然辞藻华丽 ,用典艰深,可是并没有昂扬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也没有起到记录社会发展变革的作用 。
“文章合时而著 ”,诗也是一样的。当你对诗歌的发展史有了正确的了解 ,你就会从根本上了解到古诗的起落和演变,搞清楚自己的写作风格能够学习哪个时代的哪位诗人,找准自己的定位。
鉴赏力提高的另一个方法 ,就是对古诗写作技巧的提高 。也就是前面说的平仄,韵脚,对仗的知识 ,以及古体诗的转韵,写作统筹,精巧构思各个方面的学习提高。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 ,才可以在读到古人诗句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写得如此精妙。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 ,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 ,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 ,一般也算七古 。
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汉魏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唐以后古体诗受到律诗的影响,平仄上也有了一些讲究 。根据这一点,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古风 ,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纯粹的古风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过,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有意避免律句 ,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并来 。这样就使古体诗的句子有了某些特点。
前面说过,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 ,这成为古风的特点之一。最后三字除了这种三平调以外,其次就是收尾于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于仄仄仄或仄平仄 。这就是说,平脚的句子 ,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从全句的平仄看,多数句子的节奏不是平仄交替 ,而是叠平叠仄,这就是说,五古第二 、第四字都仄 ,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例如杜甫《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苦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 ,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 ,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全诗十八句中 ,有十五句符合上面所谈的四种三字尾的要求;特别是十个平脚的句子中有七个是三平调,尤其值得注意。符合叠平叠仄要求的有九句。剩下来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和"万国城头吹尽角") 。由此可见纯粹的古风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
入律的古风,和纯粹的古风恰恰相反 ,诗人们尽可能用律句。入律古风之所以和律诗不同,主要在于:(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 。这种情况,一般只存在于七言古风中。例如王勃《滕马阁》 ,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这种仄韵和平韵交替 ,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 。白居易的《长恨歌》基本上就是这种形式,还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连昌宫词》等 ,都采用这种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和体"。
关于如何写古体诗的相关内容介绍到此告一段落,若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启发,欢迎持续关注本站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本文来自作者[qiyahongliyu]投稿,不代表必兴鼎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igthinkbxd.cn/xinwen/62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必兴鼎的签约作者“qiyahongliyu”
本文概览:近期关于如何写古体诗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写古体诗以前应先弄明白平仄。...
文章不错《如何写古体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