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人本教练模式】第一章:人本概念1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 ,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
1.我们常说的“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方式并不正确,在教练技术中会经常讲“对人不对事 ” ,这并不是否定“对事”的重要性,也不是把事情忽略掉,而是强调只有先把“人”的问题解决了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事 ”。而“对事不对人”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彻底的解决办法应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那就是事情背后的“人”。
除了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之外,所有事情背后都与“人 ”有关,“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如果我们只是关注事情本身,那就永远在解决事情的路上各种救火 。如果我们关注人的动态成长和变化的需求,就能找到各种事情背后的原因 ,找到因,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但是不能忽视“人”的动态变化,所以我认为教练技术模式很关键的一点认知是 ,持续陪伴,而不是一劳永逸的教练好一个人。
让自己成为一名教练型的老板,是需要持续花时间的 ,每个月的核心成员1V1面谈不能忽视,现在每周带大家一起写工作总结,一起学习 ,给他们反馈,也是很好的一些沟通渠道,我能实时从大家所提交的工作总结和学习总结里及时发现事情背后反映出来的人的变化 ,从而及时干预疏导,事情可能不用我出手就已经由被教练者自己解决了 。
我试着用教练带我的方法带团队,很受用。
2.教练的焦点在“人 ”,但是这个人并不是狭隘、固定的“人” ,而是动态的 、充满很多可能性的人。教练着眼于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帮助被教练者看到并打开各种自我设限的框框,同样也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 ,被教练者最终实现目标,达到内外和谐 。
用“人”字来阐述教练模式的理解
因: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道:我们用什么样的人生心态去实现目标
术:我们用什么方法工具实现目标
教练技术提倡“对人不对事 ”,是从人生三端入手 ,弄清楚对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心态,然后激发他调整心态 ,协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人的问题解决了,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这也是一种沟通人的逻辑,找到沟通的重点是这三点:找到目的、激发心态、协助找方法 ,且能提高沟通的效率 。
教练是一个有方向的过程,这个方向是被教练者的目标,就像指南针一样,方向是大自然决定的 ,而不是指南针决定的,指南针只不过是准确的把方向反映出来。教练过程中的目标一定是被教练着自己的目标,没有方向就不是教练。
教练会如实的反映对方当下的状态和心境 ,就像一面镜子,你的形象如何?你的表情是什么样?镜子可以很真实的让你看到,但是镜子并不能改变你的形象 ,也不能改变你的心态,除非你自己改变。
教练会不断的挑战和激励对方,相信对方一定能够达成目标 ,就像一催化剂,帮助被教练者更快更有效的取得成果 。
人本教练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将教练过程归纳成四步教练技巧: 厘清目标 ,反映真相,心态迁善,行动计划 。这4个步骤是一个有效的闭路循环。
目标不清晰,方向不明确 ,做事只会事倍功半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的做事重要。
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企业教练看来,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不知道内心真正的追求,经常在外界的驱动下渴求一些表面的东西,并把它们当成目标 ,如果得不到就会陷入抱怨和无助,如果通过努力得到了,内心依然不能满足 ,不知道自己的所需。
教练的第1步是厘清目标,这是教练的起点,厘清目标有两层意思:
第一 , 教练本身要清晰,教练的目标是帮助被教练者厘清目标和达成目标,是对方的目标,而不是教练自己生活中的目标 。 教练不可以将自己的目标加在别人身上 ,因为教练是帮助别人看到自己真正的追求,最终对方自己去做决定。记住,教练不是顾问。
第二 , 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 教练帮助对方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我想要”的东西挖掘出来,激发对方将“我想要”的东西定义为人生的目标。
厘清目标,在教练的4个步骤中还有另一层含义: 对方这一刻(他找教练的时候)的目标是什么 ,教练会在每次开始教练厘清此刻,他来寻求教练的目标。
厘清目标很关键的一点:只有目标是“我的目标”时,人们才会珍惜和为之努力;只有自己去做决定的时候 ,人们才会全力以赴 。
人的长处是对身边的事情和人能够洞察入微,对别人的行为可以做到明察秋毫,却唯独能看见自己的容貌和心态。
教练就是对方的一面镜子 ,把对方的行为和心态真实的反映出来,教练过程的第2步是反映真相,教练反映什么真相呢?我们从三个方面去看什么是反映真相。
第一是反映出“我认为的 ”与“别人认为的”之间的差距。
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经常有差距,可是旁人一般不会把他真实的想法告诉对方 ,因为当他们坦诚了真实的想法,换来的可能是不理解或被记恨,教练就是这么真实的镜子 ,会把“别人认为的”反映出来,被教练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另外一面 。
第二是反映出“使用的理论 ”和“拥护的理论”之间的不同。
拥护的理论是人们口中说的理论,而使用的理论是人们的行动所遵循的理论 ,这两者经常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人却不知道。
教练要将对方“说的”和“做的 ”之间的差距反映出来,帮助对方明白他的行为并不是朝着他想的方向去发展 。
第三是反映出“表象”与“事实”的差距。
人们往往将看到的当成事实 ,将某一瞬间的现象凝固成永恒不变的事实,然后以此作为信念,去推断和观察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人们戴上有色眼镜以为看得很透 ,其实不过看到的表象,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世界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的,教练帮助被教练者拨开信念上的迷雾 ,清晰的看到事实。
很多时候人们看不清自己有两个原因:
一是存在盲点,没有内省自己的习惯,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所有的不对都是因为别人;一个是恐惧,不敢相信原来自己的真实状态,不是自己所认为的 ,不愿意承认真实的自己,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一面。
教练反映真相,包括对方的信念 ,行为和情绪 。 被教练者从中知道关于事件本身以及自己的盲点,了解到自己的位置,看清楚内心的干扰 ,洞悉现状与目标的差距。
镜子只会告诉人们的形象是什么样,而不会告诉人们究竟该保持什么样的形象,也就是说镜子是客观的反映真相,不会有自己的判断。同样教练要放下自己的价值观 ,信念和情绪,真实的反映出对方的状况 。教练如果不将“自己 ”放下,就会给对方错误的反应。
教练的所有焦点应该在对方自己是中立和客观的 ,与被教练者之间建立起平等,互相信赖和真诚的沟通关系,这样才能反映真相。
“迁善”一词出自《易》:“君子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意思是说君子看到好的就迁善自己,有过错就改正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这句话很好的进行了区分,迁善不是改正,迁善是心态上的迁善;改正是改正过错 ,是对行为进行改正,而且两者的顺序也道出了人的变化过程,只有心态上行千善了,才可能有效的改正行为。
所有的行动都根植于人们心中的信念 ,所有的感觉都起源于人们保持的心态。
不同的感觉来源于不同的心态 。口袋里同样有100块钱,有的人会很紧张,糟糕 ,只有100元了;而有的人很高兴,太好了,还有100元。这就是心态的不同 ,造成的感觉上的不同。
迁善是迁善信念和心态,信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成果 。事情之间的差异人与人的不同,其玄机往往在于一念之差,而不是知识和技术的差别。
很多人都害怕演讲 ,觉得站在舞台上万一出丑了怎么办?当你害怕出丑的时候,你往往就会出丑。但如果你转换一个信念,你觉得,即使出丑了也很快乐 ,出丑对自己并没有影响,那你就可以以一个很轻松的状态,自信的走上讲台 。
见善则迁 ,何为善?向何处迁?有两个方面:
行动计划对被教练者的价值在于:
第一,负责任的心态,行动计划是客户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负责任的 ,为自己铺排行动的体现,令到被教练者为自己的行动成果负责任。
第二,有承诺的去创造成果 ,目标是遥远的未来,成果才是现实,收获成果的喜悦让目标有存在的价值 ,行动计划是创造成果的保障。
第三,加强信心及坚定立场,人们面对自己的理想未必能够时时刻刻保持信心,一份有效的行动计划能够在人们动摇的时候给予最大支持 ,坚定信心与立场 。
一份有效的计划需要包括:目标 、行动、成果,三个最基本的元素。目标是一个方向,是行动的指南针;行动是有效达到目标的行为 ,是目标和成果之间的转换器;成果是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是检视目标的一个标志。
协助被教练者制定行动计划,要将焦点放在对方身上 ,以下五点是教练特别留意的:
第一,被教练者是选择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他人而活。 教练要帮助对方清洗 ,行动计划是为他自己做的,不是为了教练或者什么别的人,换句话说 ,被教练者是像他自己承诺 。
第二,愿意开发可能性。 教练要帮助对方进行调试,从启发性的可能性的角度出发,积极面对压力和挑战 ,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第三,由自然开始 。 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不能好高骛远。
第四,迫切性。 不少人有等明天的习惯,以为行走 ,在路上才是行动,不知道准备去路上也是在行动,行动是刻不容缓的 。没有迫切性的计划本身就反映者着对方对于目标成果的信念 ,所以本身已经是要被教练的地方了。
第五,负责任。 被教练者必须诚实,他的行动计划从目标行动到结果都是真实可信的 ,是他真正所想所做和所获得的 。更关键的是诚实表示,被教练者对自己的行动计划有一份认同,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体验。另一点,被教练者的行动是去创造 ,而不是去牺牲,面对更大的压力,有些人会用牺牲的心态去危害他个人生活的其他层面 ,教练要帮助对方看到这种心态产生的结果,挑战对方用创造性的心态去突破局限。
从理清目标反映真相,心态迁善和行动计划 ,教练过程完成了一个过程,然后再进入厘清目标,也即开始显示成果 ,洞察行动的方向和目标之间的偏差,开始新一轮的教练过程 。事实上,在具体进行中这些步骤进行穿插进行 ,互相补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效性在于人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持续更新100种思维模型
笋鹰2018.2.7大年初三
关于【人本教练模式】第一章:人本概念1的相关内容介绍到此告一段落,若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启发 ,欢迎持续关注本站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本文来自作者[paiqi]投稿,不代表必兴鼎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igthinkbxd.cn/xinwen/51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必兴鼎的签约作者“paiqi”
本文概览:近期关于【人本教练模式】第一章:人本概念1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1.我...
文章不错《【人本教练模式】第一章:人本概念1》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