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外出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和涉密载体要放在一起保管?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 ,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恰恰相反,按规定应该是分开保管 。本来特殊U盘已经有了防护措施,丢失后普通计算机无法接入 ,如果把涉密笔记本电脑放在一起,那就提供了连接并破解的可能性,起码是可以接入并识别。这对国家秘密安全是非常大的威胁
1. 2018保密技术防范常识
2018保密技术防范常识 1.保密技术防范常识内容
保密技术防范常识:1、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网络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2 、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优盘等移动存储介质3、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及网络4、不得违规设置涉密计算机的口令5 、不得擅自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或复制他人文件6、不得将无线外围设备用于涉密计算机7、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通过普通邮寄渠道寄运或违规交由他人使用 、保管8、不得擅自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存储介质外出9、不得擅自将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 、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交由外部人员维修10、不得将未经专业销密的涉密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出售 、赠送、丢弃11、不得将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与普通电话线路连接12、不得在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配备和安装视频 、音频输入设备13、不得将手机带入重要涉密场所14、不得在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上存储 、处理涉密信息15、不得在非涉密办公网络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6 、不得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登载涉密信息17、不得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18、不得使用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存储 、处理涉密信息19、不得将未经保密技术检测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用于保密要害部门、部位20 、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电话机和手机传输或谈论涉密信息。
2.保密技术防范常识内容
保密技术防范常识:1、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网络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2、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优盘等移动存储介质3 、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及网络4、不得违规设置涉密计算机的口令5、不得擅自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或复制他人文件6 、不得将无线外围设备用于涉密计算机7、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通过普通邮寄渠道寄运或违规交由他人使用、保管8 、不得擅自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存储介质外出9、不得擅自将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传真机 、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交由外部人员维修10、不得将未经专业销密的涉密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出售、赠送 、丢弃11、不得将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与普通电话线路连接12、不得在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配备和安装视频、音频输入设备13 、不得将手机带入重要涉密场所14、不得在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5 、不得在非涉密办公网络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6、不得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登载涉密信息17 、不得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18、不得使用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9 、不得将未经保密技术检测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用于保密要害部门、部位20、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 、电话机和手机传输或谈论涉密信息 。
3.保密工作有关要求和保密技术防范“二十个不得”
去百度文库 ,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chenzhixiong10 保密工作有关要求一、保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按照领导分工情况,谁主管什么业务 ,同时领导和管理该项业务工作中的保密工作,在所主管或分管的业务工作时,凡是可能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 ,都要同时对其中的保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作出周密安排,实行业务工作管到哪,其中的保密工作也管到哪。
二、收发秘密载体 ,应当履行清点、登记 、编号、签收等手续。传递秘密载体,应当包装密封;应当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 ,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 。
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实行二人护送制。三 、要设置专门的传阅送办夹,要随时掌握秘密文件资料的去向。
不能随意扩大秘密文件的阅读知晓范围 ,知晓范围由主管领导确定,传阅的密件原则上不能在保密室外过夜,传阅、送办密件严禁“横传 ”(即秘密文件不经过传送秘密文件人员之手直接从一个同志手中传到另一个同志手中) 。四、秘密文件不得随便复制 ,复制秘密载体当履行登记手续,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 、单位的戳记。
而且复印件必须视同原件一样管理,不得擅自改变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不得擅自复制密件私留。汇编、摘录 、引用密件内容也必须视同复制密件进行处理 。
九、上网信息的保密管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原则,凡上网信息必须经过保密审查批准。保密审批实行单位领导责任制。
4.保密常识知多少
国家对公民保密有哪些规定?1.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中的保密规定;2. 《保密法》第三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 、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 《保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外出,不得违反保密规定 。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国家秘密;4. 《保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必须采取保密措施。
不准使用明码或者未经中央有关机关审查批准的密码传递国家秘密。不准通过普通邮政传递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 、资料和其他物品 。
保密法规定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是什么?保密法列举了12种最常见、最典型的严重违规行为 ,这些违规行为导致保密措施失效,国家秘密失控,保密技术防护体系受到破坏 ,严重威胁国家秘密安全。这些行为是:1. 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2. 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3. 使用非涉密计算机 、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4. 非法复制、记录 、存储国家秘密的;5. 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6. 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7. 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8. 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 、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 、丢弃或者用作其他用途的;9. 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10. 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11. 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12. 邮寄 、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保密法规定 ,有上述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上述行为尚不构成犯罪 ,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 。如何区分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1. 利益主体不同。
工作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有关国家机关,一旦泄露仅对有关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赋予的权力和职责等局部利益造成危害;而国家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国家 ,一旦泄露会对国家的整体利益造成危害; 2. 确定方式不同。工作秘密的确定以各级国家机关自行确定为主,对少数中央国家机关有统一规定或明确授权的,才从其规定;国家秘密的确定必须依法进行,必须在国家保密工作部门会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发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的范围内操作 ,不得随意确定;3. 标志不同 。
属于工作秘密的文件 、资料及其他载体,可以以“内部”作标志,不得标上国家秘密的密级标志;4. 管理不同。各级国家机关对工作秘密的管理可以参照国家秘密的管理办法 ,但不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加以规范。
例如,传递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必须通过机要邮政 ,不得通过普通邮政传递;传递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则没有统一的要求,可以由各机关自行选择;5. 适用的法律不同 。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公务员法》 ,主要以行政手段对工作秘密给予法律保护;而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则适用《保密法》,不仅可以使用行政手段,还可以使用法律手段;6. 责任不同。
工作秘密泄露后 ,有关责任人只承担行政责任,只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而泄露国家秘密,则要根据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他情节确定有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情节轻微 、后果不严重的,可以承担行政责任 ,情节和后果严重的,则要承担刑事责任;总之,由于工作秘密与国家秘密各自涉及的利益主体不同 ,一旦发生泄露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在范围和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别。
因此,对工作秘密的保护力度要明显小于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力度 。其他方面的差别都由此而来。
使用手机有哪些保密要求?1. 不得在手机通话中涉及国家秘密信息,不得使用手机发送国家秘密信息 ,不得在手机中存储国家秘密信息;2. 不得携带手机等移动终端参加涉密会议或进入涉密活动场所、保密要害部门部位;3. 不得在涉密场所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录音、照相 、摄影、视频通话和宽带上网;4. 不得将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涉密信息设备使用或与涉密信息设备及载体连接;5. 涉密人员严禁在申请手机号码、注册手机邮箱或开通其他功能时填写机关 、单位名称和地址等信息,不得在手机中存储核心涉密人员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敏感信息,不得启用手机的远程数据同步功能;6. 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使用的手机应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查 ,尽可能配备和使用专用手机,不得使用未经入网许可的手机和开通位置服务、连接互联网等功能的手机;7. 核心涉密人员 、重要涉密人员的手机出现故障或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并在指定地点维修。无法恢复使用的手机应按涉密器材销毁 。
保密技术防范常识有哪些?1. 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网络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2. 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
本文已完
恰恰相反 ,按规定应该是分开保管。本来特殊U盘已经有了防护措施,丢失后普通计算机无法接入,如果把涉密笔记本电脑放在一起,那就提供了连接并破解的可能性 ,起码是可以接入并识别 。这对国家秘密安全是非常大的威胁
1. 2018保密技术防范常识
2018保密技术防范常识 1.保密技术防范常识内容
保密技术防范常识:1、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网络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2、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优盘等移动存储介质3 、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及网络4、不得违规设置涉密计算机的口令5、不得擅自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或复制他人文件6 、不得将无线外围设备用于涉密计算机7、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通过普通邮寄渠道寄运或违规交由他人使用、保管8 、不得擅自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存储介质外出9、不得擅自将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传真机 、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交由外部人员维修10、不得将未经专业销密的涉密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出售、赠送、丢弃11 、不得将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与普通电话线路连接12、不得在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配备和安装视频、音频输入设备13 、不得将手机带入重要涉密场所14、不得在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5 、不得在非涉密办公网络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6、不得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登载涉密信息17 、不得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18、不得使用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9 、不得将未经保密技术检测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用于保密要害部门、部位20、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电话机和手机传输或谈论涉密信息。
2.保密技术防范常识内容
保密技术防范常识:1 、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网络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2、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优盘等移动存储介质3、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及网络4 、不得违规设置涉密计算机的口令5、不得擅自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或复制他人文件6、不得将无线外围设备用于涉密计算机7 、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通过普通邮寄渠道寄运或违规交由他人使用、保管8、不得擅自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存储介质外出9 、不得擅自将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交由外部人员维修10 、不得将未经专业销密的涉密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出售、赠送、丢弃11、不得将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与普通电话线路连接12 、不得在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配备和安装视频、音频输入设备13、不得将手机带入重要涉密场所14 、不得在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5、不得在非涉密办公网络上存储 、处理涉密信息16、不得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登载涉密信息17、不得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18 、不得使用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9、不得将未经保密技术检测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用于保密要害部门 、部位20、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电话机和手机传输或谈论涉密信息。
3.保密工作有关要求和保密技术防范“二十个不得 ”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chenzhixiong10 保密工作有关要求一、保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按照领导分工情况 ,谁主管什么业务,同时领导和管理该项业务工作中的保密工作,在所主管或分管的业务工作时 ,凡是可能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都要同时对其中的保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作出周密安排 ,实行业务工作管到哪,其中的保密工作也管到哪 。
二 、收发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编号 、签收等手续。传递秘密载体 ,应当包装密封;应当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
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实行二人护送制 。三、要设置专门的传阅送办夹 ,要随时掌握秘密文件资料的去向。
不能随意扩大秘密文件的阅读知晓范围,知晓范围由主管领导确定,传阅的密件原则上不能在保密室外过夜 ,传阅 、送办密件严禁“横传”(即秘密文件不经过传送秘密文件人员之手直接从一个同志手中传到另一个同志手中)。四、秘密文件不得随便复制,复制秘密载体当履行登记手续,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戳记。
而且复印件必须视同原件一样管理 ,不得擅自改变其密级 、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不得擅自复制密件私留 。汇编、摘录、引用密件内容也必须视同复制密件进行处理。
九 、上网信息的保密管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原则 ,凡上网信息必须经过保密审查批准。保密审批实行单位领导责任制 。
4.保密常识知多少
国家对公民保密有哪些规定?1.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中的保密规定;2. 《保密法》第三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 《保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外出,不得违反保密规定。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国家秘密;4. 《保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必须采取保密措施 。
不准使用明码或者未经中央有关机关审查批准的密码传递国家秘密。不准通过普通邮政传递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保密法规定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是什么?保密法列举了12种最常见 、最典型的严重违规行为,这些违规行为导致保密措施失效 ,国家秘密失控,保密技术防护体系受到破坏,严重威胁国家秘密安全 。这些行为是:1. 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2. 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3. 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 、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4. 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5. 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6. 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7. 擅自卸载 、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8. 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 、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用作其他用途的;9. 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10. 通过普通邮政 、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11. 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12. 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携带 、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保密法规定,有上述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上述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如何区分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1. 利益主体不同 。
工作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有关国家机关 ,一旦泄露仅对有关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赋予的权力和职责等局部利益造成危害;而国家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国家,一旦泄露会对国家的整体利益造成危害; 2. 确定方式不同。工作秘密的确定以各级国家机关自行确定为主,对少数中央国家机关有统一规定或明确授权的 ,才从其规定;国家秘密的确定必须依法进行,必须在国家保密工作部门会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发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的范围内操作,不得随意确定;3. 标志不同。
属于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及其他载体 ,可以以“内部 ”作标志,不得标上国家秘密的密级标志;4. 管理不同。各级国家机关对工作秘密的管理可以参照国家秘密的管理办法,但不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加以规范 。
例如,传递国家秘密文件 、资料或其他物品 ,必须通过机要邮政,不得通过普通邮政传递;传递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则没有统一的要求 ,可以由各机关自行选择;5. 适用的法律不同。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公务员法》,主要以行政手段对工作秘密给予法律保护;而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则适用《保密法》,不仅可以使用行政手段 ,还可以使用法律手段;6. 责任不同。
工作秘密泄露后,有关责任人只承担行政责任,只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而泄露国家秘密 ,则要根据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他情节确定有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情节轻微、后果不严重的,可以承担行政责任,情节和后果严重的 ,则要承担刑事责任;总之,由于工作秘密与国家秘密各自涉及的利益主体不同,一旦发生泄露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在范围和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别。
因此,对工作秘密的保护力度要明显小于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力度。其他方面的差别都由此而来 。
使用手机有哪些保密要求?1. 不得在手机通话中涉及国家秘密信息 ,不得使用手机发送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手机中存储国家秘密信息;2. 不得携带手机等移动终端参加涉密会议或进入涉密活动场所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3. 不得在涉密场所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录音、照相、摄影 、视频通话和宽带上网;4. 不得将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涉密信息设备使用或与涉密信息设备及载体连接;5. 涉密人员严禁在申请手机号码、注册手机邮箱或开通其他功能时填写机关、单位名称和地址等信息,不得在手机中存储核心涉密人员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敏感信息 ,不得启用手机的远程数据同步功能;6. 核心涉密人员 、重要涉密人员使用的手机应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查,尽可能配备和使用专用手机,不得使用未经入网许可的手机和开通位置服务、连接互联网等功能的手机;7. 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的手机出现故障或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 ,并在指定地点维修。无法恢复使用的手机应按涉密器材销毁。
保密技术防范常识有哪些?1. 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网络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2. 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 。
呈现为什么外出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和涉密载体要放在一起保管?的核心内容解析,若这些分析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助益,建议您将本站加入书签以便后续查阅。本文来自作者[kemang]投稿,不代表必兴鼎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igthinkbxd.cn/xinwen/142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必兴鼎的签约作者“kemang”
本文概览:关于为什么外出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和涉密载体要放在一起保管?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恰恰相反,按规定应该是分开保管。本来...
文章不错《为什么外出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和涉密载体要放在一起保管?》内容很有帮助